發布時間:2020.05.15查看次數:4657
來源: 金融時報??
?
?
?
在老齡化情況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如何讓失能、失智老人體面養老,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開啟“社保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試點的加速進程。
《意見》明確了長護險將設計成獨立險種,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先行保障重度失能人員。長護險試點從原試點城市的各自為政逐步過渡到較為統一的保障范圍和標準。值得關注的是,《意見》還提出長護險管理服務可以引入社會力量,且在醫?;鹄锩媪兄Ы涋k管理費用,這為商業保險公司參與長護險制度完善留出發展空間。
?
新增14個長護險試點城市
在護理市場供需失衡的背景下,老年人長期護理問題成為國家和個人面臨的嚴峻挑戰。長護險是養老服務中解決照護支付能力的重要一環,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被提及后,加速推進試點已成定局。
目前,我國長護險分為政策性保險和商業護理保險兩部分,并由醫保部門為主導,針對高齡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臨床護理服務。從國際長護險運行模式來看,除了美國的純商業保險模式外,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以政府的強制力作為保障,獨立融資、覆蓋面廣的長期護理社會保險制度。而我國在現階段的目標是,擴大長護險制度試點,發展商業護理保險產品,在經濟條件具備時過渡到以社會保險為主、商業保險為輔的發展模式。
具體到政策層面,2016年6月,人社部印發《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選取15個城市作為試點地區,并將山東省、吉林省作為國家試點重點聯系省份,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期限為3年。如今試點期滿,新發《意見》擬繼續擴大試點范圍,原則上每省1個試點城市,在原試點的基礎上新增了北京市石景山區、天津市、山西省晉城市等14個市(區),試點期限為2年。
《金融時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在長護險試點的三年中,實際試點城市已經由國家和人社部指定的15個擴大到了50個,主要方式是以社會保險為基礎,將城鎮和居民醫?;饎潛艹霾糠仲Y金,輔以政府補助、個人繳費、福彩基金、捐助等方式,設立長護基金,為重癥、失能、半失能等特殊人群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的報銷支持。
在參保和保障范圍上,此次《意見》還明確了試點階段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重點解決包括失能老人、重度殘疾人在內的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有條件的地方可隨制度探索完善,綜合衡量經濟發展水平、資金籌集能力和保障需要等因素,逐步擴大參保覆蓋范圍,調整待遇保障范圍。
?
政策不一問題有望緩解
“長護險試點三年,由于沒有制定統一的制度框架,各地試點的籌資渠道有所不同,導致保障范圍、受益規模、待遇形式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敝袊缈圃菏澜缟绫Q芯恐行闹魅梧嵄谋硎?。
在長護險需要逾越的眾多挑戰之中,籌資渠道是關鍵難題。長護險試點主要是從醫保基金劃撥,但隨著醫?;疬\作壓力加大和醫療開支的增多,長護險依附于醫保基金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
據公開信息顯示,在籌資方式上,15家前期長護險試點城市中,10個為定額方式,3個為比例方式,1個為“比例+定額”。在支付方式上,有7個是按比例補償,另一部分則為定額支付。而15個城市在補償對象的準入標準、支付金額的具體標準上更是沒有統一標準。
從長遠來看,將長護險確定為獨立險種是籌資的核心,也利于后續系列差異標準的統一及試點范圍拓展。對于資金籌集,此次《意見》充分明確要“堅持獨立運行,著眼于建立獨立險種,獨立設計、獨立推進”,“基金單獨建賬,單獨核算”?;I資以單位和個人繳費為主,單位和個人繳費原則上按同比例分擔,其中用人單位繳費基數為職工工資總額,起步階段可從其繳納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中劃出;個人繳費基數為本人工資收入,可由個人賬戶代扣代繳。未來,我國長護險將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來繳納長期護理險基金,其中面向城鎮職工是以企業和個人繳納為主,面向城鄉居民則主要依靠政府和個人。
在待遇支付上,《意見》提出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規定的機構和人員提供的基本護理服務。經醫療機構或康復機構規范診療、失能狀態持續6個月以上,經申請通過評估認定的重度失能參保人員,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待遇。根據護理等級、服務提供方式等不同實行差別化的待遇保障政策。對符合規定的護理服務費用,基金支付水平總體上控制在70%左右,與醫保報銷水平基本一致。
?
商業保險經辦服務作用凸顯
長護險制度從建立到發展成熟需要較長時間,商業護理險應發揮補充作用。此次《意見》也明確要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充實經辦力量,同步建立績效評價、考核激勵、風險防范機制,提高經辦管理服務能力和效率。
在長護險市場中,我國商業保險機構主要承擔“經辦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和“開發并銷售商業長期護理險”兩大角色。據記者了解,在已開展試點的15個城市中,有13個由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經辦。中國平安(601318)、中國人保(601319,股吧)、中國太保等公司參與了南通、青島、成都等城市的試點工作。
以第一批長護險試點城市青島市為例,2011年地方政府就已著手進行制度探索,人保健康作為商業保險機構,全程參與了長護險制度的建立。人保健康相關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長護險經辦的核心環節是待遇資格認定,失能與否及失能等級的確定與參保人所能享受到的護理待遇水平息息相關。”依托2018年青島市長護險制度升級,公司完成了5000余人的新增申請和1.3萬名在床人員的重新評估申請。青島職工長護險項目已惠及參保職工28萬人次,支付護理金12億元,幫助3萬多個家庭解決了“醫院不能養、養老院不能醫”的兩難困境。
保險公司的介入為長護險參保群眾提供護理服務,解決政府難題,提升制度運行效率和質量,在政策性保險補充上具有很大發展空間。不過,由于長護險在供需雙方仍存在“市場失靈”的情況,因而與壽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商業保險產品相比,暴露出明顯的規模小、產品價格高、保障功能弱、產品特色不突出這些短板。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商業保險如何深度參與長護險制度一度成為熱議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建議,保險機構在經辦長護險的過程中,為參保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將長護險單純的事后被動經濟補償轉變為“預防+補償”的主動綜合保障,降低護理需求的發生概率。保險機構通過組建護理服務隊伍、選擇優質的護理服務供應商,將長護險的待遇支付方式從現金補償向直接提供服務的方式轉變,為參保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
國民養老問題向來是全國兩會的關注焦點,2020年兩會召開在即,長護險領域會迎來哪些建言獻策,我們拭目以待。
?
上傳網站 :集團網站 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