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20查看次數:3588
來源: 《中國金融》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提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2016年,國家開始開展長期護理保險(下稱“長護險”)制度試點,三年多來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長護險制度,正是對老齡化社會的保障制度建設的有利實踐。
長護險試點概況及亮點
2016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選取成都、長春等15個城市和吉林、山東2個聯系省份開展長護險試點,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長護險制度。
三年來,為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試點城市從政策體系、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產業發展等各方面深入開展探索,不斷推進長護險制度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居家有專業人員服務、機構養老有補貼,有效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經濟負擔,做到精準扶貧脫貧,防止因失能致貧;新增就業崗位,減輕就業壓力;促進機構養老入住率提升,帶動養老產業發展初見成效;探索由政府主導、社會化承辦、市場化服務的社商合作新模式,實現了“群眾得安心、政府得民心、企業創品牌”的多贏局面。截至2019年6月底,15個試點城市和2個重點聯系省份的參保人數達8854萬人,享受待遇人數42.6萬,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
建立了“1+1+N”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體系
在《指導意見》的指導原則下,試點城市基本建立了“1+1+N”的長護險制度框架體系:兩個“1”分別是指長護險制度試點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N”是指長護險相關配套經辦管理制度。長護險制度框架的建立,打通了參保群眾保障“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了“醫療—康復—長期護理”層次清晰、責任明確、以人為本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制度。部分城市如上海、南通、青島、荊門等,將參保人從職工擴大至城鄉居民,將全體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納入長期護理保險保障范圍,實現制度全覆蓋。
積極引入社會化力量參與,探索管辦分離新模式
目前,政府經辦模式存在人員編制少、人少事多、管辦不分離、資源整合尤其是異地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試點城市積極引入社會化力量參與經辦,探索管辦分離新模式。一是大部分試點城市(除上海、長春)均開展委托承辦機制,即醫保部門以委托管理、購買服務等方式,將長護險的失能人員資格認定與失能評估、服務管理、費用審核、結算支付等經辦管理工作,通過政府招標選定商業保險機構承辦管理,全面實行管辦分離。這是“社會保險社會辦”的重要探索,醫保部門充分利用商保公司資源,建立了多方協同、社會治理新機制。成都、上饒等地建立監管考核機制,考核結果與經辦管理費及獎勵掛鉤,促進商保公司公平競爭、提供優質服務,實現共贏。二是建立照護服務機構協議管理機制,不論公立機構還是民營機構,只要符合條件,一視同仁可以申請定點資格,極大激發了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行業的熱情。三是嚴格退出機制。醫保部門對承辦商保機構、承辦商保機構對定點照護機構均實現協議管理,對違反服務協議的,根據協議進行處理;情節嚴重的,可以暫停其開展長護險相關業務,保證服務品質和參保群眾利益。
切實減輕失能人員家庭經濟負擔,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利用,起到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從試點情況看,失能人員及其家庭經濟負擔切實得到減輕,失能人員的生活尊嚴得到保證。一是通過居家護理、機構護理方式,減少失能人員不必要的住院治療,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減少失能人員“社會化住院”,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利用。對待遇享受人員的問卷調查顯示,34.5%的老人反映享受長護險待遇后住院次數減少或明顯減少。對上饒235例享受長護險待遇滿一年人群進行分析,對比其享受待遇前后一年住院情況,人均住院次數下降35.37%,人均年醫保支出下降43.93%。南通試點3年,失能人員享受照護保險待遇前后的醫療費用由1.62億元降為9970萬元,降幅達到38.3%,770余名失能人員從醫院轉至護理院,家庭經濟負擔得到減輕。二是通過長護險對失能人員的照護服務支出平均給予56%的補償,有需求的人員入住機構,進一步減輕失能人員家庭經濟壓力。對待遇享受人員的問卷調查顯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后,49.6%的參保人認為家庭經濟壓力有部分減輕,39.8%的參保人認為家庭經濟壓力明顯減輕。三是長護險制度使失能人員獲得了專業化、規范化的護理服務,維護了個人獨立與尊嚴,讓家庭成員得到喘息,改善了個人及家庭的生活質量,最重要的是為老年人能干干凈凈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發揮重要作用。四是通過長護險制度試點實現特困扶持,精準扶貧。如南通,為建檔立卡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中的失能人員開通受理評定綠色通道,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家庭成員納入待遇享受范圍;在照護機構接受照護服務的,待遇支付標準增加20%;失能人員由家庭其他成員承擔生活照料的,經個人申請可將其家庭成員納入定點照護服務公司一體化管理,由公司培訓幫助其提高照護技能。
政策引導,撬動市場資源,促進就業,帶動養老產業發展
長護險制度是持續性政策,通過政策引導帶動企業、個人繳費,比單純的財政補貼更能吸引社會資本力量加入并帶動養老產業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社會整體養老服務能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以長護險為依托,各地通過多種途徑開展護理人才培訓,增加本地就業和輸出護理人才增加就業。如在青島,全市定點機構提供護理床位8903張,照護服務人員1.71萬人,已基本形成以居家照護為主,以社區、機構為輔的照護格局,服務機構以民營為主體,718家機構中,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占87.9%。在荊門,試點以來,市政府共籌集3000萬元資金,打造出福壽居、千福園等護理服務示范機構,帶動多家養護機構再投資,新增就業崗位近4500個;市政府專門出臺《關于加強長期護理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建設的意見》,推進護理服務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在當地院校開設護理服務專業,培育專業化護理人員。